欢迎光临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!
设为首页/加入收藏

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

English 022-28702841
企业故事

高玉生:探路之心 大师之志

发布时间: 2021年01月25日    来源:    浏览次数:8088    [返回]

  高玉生,男,汉族,1961年2月生,河北人,中共党员,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专业,1982年8月参加工作,教授级高级工程师,天津市勘察设计大师、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,公司技术总监、副总工程师,2020年1月13日,被授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。

 

  20年前,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建成,让千百年来饱受十年九旱的山西人民不再望黄河水而兴叹。

  15年前,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完工,改写了宁夏卫宁灌区2000多年来无坝引水的历史。

  7年前,巴基斯坦高摩赞大坝工程顺利竣工,谱写了中巴两国友谊新篇章。

  ……

  这些横跨在大江大河之上的“大国重器”均离不开一个人付出的努力——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、中水北方公司技术总监、副总工程师高玉生。

  江水滔滔,从黄河万家寨、龙口、沙坡头、大柳树水利枢纽到巴基斯坦高摩赞电站、喀麦隆曼维莱水电站,高玉生的人生轨迹由一座座水利水电工程串联起来,地质勘察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

艰苦环境锻造理想信念

  1978年,在中国历史坐标上开启了一场伟大的变革,对于河北农村出生的高玉生而言,同样意义非凡。这一年,他考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专业,当时全国考生中仅有80个人学此专业。从此,他的人生道路有了前进的新方向。

  毕业后,高玉生分配到了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(中水北方公司前身)。短暂的培训后,他主动申请去了当时条件最艰苦的第三地质勘探队,来到了陕西韩城龙门工地。

  “晚上睡觉,土墙上贴的报纸哗啦哗啦响,开灯一看,全是蝎子。”这个画面让高玉生至今难忘。

  20世纪80年代初,面对山西长期缺水的状态,黄河流域重要的梯级控制性工程和引黄入晋工程的龙头水库——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的勘察工作提上日程。

  1983年3月,高玉生随队转战万家寨,这一待就是七年。

  万家寨水利枢纽位于黄河干流托克托至龙口峡谷段内,高玉生和同事们住的是半拉子窑洞,睡的是冰冷地铺,喝的是水窑集蓄的雨水和雪水。前期勘察、测绘只能靠人力披荆斩棘、身背肩扛、风餐露宿,攀峭壁、爬铁索、越悬崖、坐皮筏更是家常便饭。

  虽然生活条件艰苦,工作环境危险,但对于吃苦长大的高玉生来说都算不得什么。相反,勘察队前辈的悉心指导、融洽的工作氛围、民主的学习氛围让他每天过得很充实。

  当时,准备建水库的河段右岸存在宽约20公里、长约70公里的地下水位低槽带,水位低于黄河水位约60~90米。这样的地质条件,水库建成后势必产生永久渗漏,因此,岩溶渗漏成为勘察人员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,关系到水库项目能否成立。

  年纪轻轻的高玉生是库区组组长,解决岩溶渗漏问题的重任落在他的肩上。他带领团队奋力攻坚,完成了库区岩溶发育规律调查、示踪试验区和示踪剂选择、试验时机确定及数值分析与模拟计算工作;创新建立库区右岸岩溶“邻谷渗漏”数学模型,首创了我国华北地区大型水库岩溶渗漏研究新方法,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填补了我国北方岩溶渗漏研究的空白。

  万家寨是他事业的起点,七年的探索与磨练,使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也更加坚定了吃地质勘察这碗饭的信念,此后30多年不曾改变。

技术创新闪耀初心之光

  地质勘察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探索未知的过程,没有任何两个项目的地质条件是一样的,每一个工程项目都面临不同的问题。

  “这就是地质专业的魅力所在,虽然解决的过程很艰难,但攻克难题是最大的快乐。”这是高玉生从事地质勘察研究的动力所在。

  十五年的地质勘察野外工作,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的崇山峻岭之中,用理论指导实践,用实践检验理论,他逐渐形成了问题导向的工作理念,面对任何一个工程,首先考虑的是关键问题是什么?怎么解决?

  被列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项目之一的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,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多个构造体系复核部位,地质条件十分复杂,其软岩地基问题更是在水利界一度引起争论,仅前期勘察就用了40年。可以说,坝基极软岩研究和工程利用是工程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性难题,在我国水工勘察技术领域极具挑战性。

  高玉生作为勘察技术负责人和勘察成果审查人,主持了全阶段勘察、专题研究和重大工程问题决策工作。他带领团队围绕软岩地基这一关键问题,不分昼夜找资料攻克难关,创新勘察技术方法,采用“首尾相接”的布孔原则,集成φ1m钻孔和小口径半合管钻进取样技术,查明了不同岩性的空间分布规律。针对软岩地基特点采取的设计方法和工程措施,有效解决了地基承载力低、变形模量小以及建基面岩体抗滑指标易受施工影响的问题。最终,这个项目的工程勘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设计、勘察成果分获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、全国优秀工程勘察银奖。

  不仅在国内项目上勇攀高峰,他还走出国门,作为国家“一带一路”水电工程建设与技术进步推动的先行者,为全球水治理提供中国智慧、中国经验、中国方案。

  位于巴基斯坦西北边疆省的高摩赞大坝工程堪称巴基斯坦人的“百年梦想工程”,也是我国以EPC形式在国外承建的第一个大型水利水电工程。

  项目中标后,当高玉生带队第一批进到现场后,凭借过硬的勘察技术和丰富的工程经验,他发现坝肩岩体质量差,若继续采用招标的薄拱坝方案将有很大的安全风险。在他的建议下,坝型最终确定为曲线重力坝,避免了工程决策带来的重大失误,其后所产生的效益和国际影响力巨大。同时,他还带领团队创新提出了岩体卸荷程度为主控因素、结合其他指标定量评价坝基岩体质量标准体系,在保障工期、减少投资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最终,这个项目的工程勘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并荣获天津市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。

  高摩赞大坝只是高玉生向世界贡献地质勘察经验的开始。此后,巴基斯坦科哈拉水电站、喀麦隆曼维莱水电站、刚果(布)英布鲁水电站等多个国家数十个项目都留下了他匆忙的身影,他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初心与担当。

  此外,高玉生一直致力于行业规范和学术建设,实现工程实践经验的有效转化。他先后主编《引调水线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》《地下水资源勘察规范》和《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》3项行业技术标准,参编《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》,合著、编著多本学术专著,为行业技术进步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。

责任担当彰显使命之志

  在同事眼中,高玉生是一个十足的“工作狂”。

  “一年有两百多天在出差中度过,休息往往都是利用飞行时间进行。”与他共事多年的勘察院副院长高义军介绍,“尤其是担任公司副总工以后,国内的、国外的项目都要管,就更忙了。”

  “地质专业的特点就是不到现场不敢说话。”这是高玉生经常在年轻一辈面前提到的一句话。

  尽管已是地质行业的权威,具备很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经验,但高玉生始终保持着到现场掌握一手资料的工作作风。这也是他敢于在别人拿不准的疑难问题上迅速作出决断的底气所在。

  2017年,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发生6.6级地震,震源深度11千米。得知消息后,高玉生为尽快弄清楚地震对项目工程造成的影响,第二天就搭乘最早一班飞机赶往工地现场,冒着落石危险查看了地震对隧洞围岩的影响程度。

  同样是在新疆,齐热哈塔尔电站隧洞施工现场出现高地温现象,岩壁温度最高达到70摄氏度,洞室内气温高达60摄氏度。他不顾自己的高血压多次进洞探勘察,寻找问题根源。

  高玉生兢兢业业,用行动诠释着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,用人格魅力和榜样示范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。

  “育人忌说教,身教胜于言教”,这是高玉生从老一辈地质勘察人身上学到的,也被他运用在人才培养上。

  岁月如流,已近耳顺之年的高玉生在地质勘察领域忙碌了一辈子,谈及荣誉时坦言:“我是幸运的,赶上了好时代,进了好单位,遇到了好老师,我有责任为地质勘察事业继续发光发热。”

  如今,高玉生带着对地质勘察事业的热爱和执着,带着对中国水利事业发展的期望,以大师之志、匠人之心,在地质勘察领域永不懈怠,扬帆远航。